前言
八政首食货,钱币通有无。
在最初的时候,人类使用贝壳当货币,但后来发现贝壳的数量越来越多,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,于是后来就进入了一段以物换物的时间,不过这种交易方式有很大的缺陷,后来又演变为使用贵金属作为货币。我国使用贵金属当货币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,虽然现在已经改用纸币了,但我们在电视中还经常能看到使用贵金属作为货币的场景。比如说在电视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一幕,大侠在吃完饭后,也不问具体收多少钱,直接放下一锭银子就走,而这时店小二从来不会阻拦,那么大家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吗?
古代的货币发展史
要回答这个问题,还要从我国的货币发展史开始说起。由于我国是一个贵金属比较稀缺的国度,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,我国并没有用黄金白银当货币,而是使用铜来当货币,据考证,早在商周时期,我国就已经出现了铜币。秦朝统一天下后,统一了货币,现在我们称那时候的货币为“秦半两”;到了汉朝,铜币统称为五铢钱;后来又到了唐朝,铜币又称开元通宝。
展开剩余76%直到新中国成立后,铜币这种货币才彻底退出了流通。那么为什么铜这种金属在我国当了2000多年的法定货币呢?原因很简单,我国其它的贵金属实在太少了,据考古研究发现,早在春秋时期,人们就已经在使用黄金了,不过那时候的黄金并不是货币的性质,而是财宝的性质,也就是说在那个时候人们,是不可能拿一锭黄金去买东西的。
大量黄金白银输入了进来
在宋朝之前,黄金白银是财宝的性质,而并不是货币,那么为何宋朝会发生这样一个变化呢?因为宋朝商业极其发达,有着大量的黄金白银开始流入。我国境内的黄金白银数量少,并不意味着其他国家的黄金白银数量就会少,中世纪的欧洲有一句谚语——“欧洲的金,阿拉伯的银。”当时西方大量的黄金白银,通过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输入我国。
输入量达到顶峰的还不是宋朝,而是明朝,因为当时正在进行着大航海运动,西方冒险者从新大陆挖掘出了天量的黄金白银。这一笔财富到了冒险者的手里,他们当然不会把它们珍藏起来,而是会去购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,而当时世界上最有价值的东西就是我国的茶叶、丝绸、瓷器等物品。当时我国卖出去了大量丝绸瓷器,大量的黄金白银也就输入了进来。
随着我国储存的黄金白银越来越多,黄金白银也渐渐由财宝转为了货币。也就是说,商人们拿着大量的黄金白银去行商,还要从我国的宋朝开始算起。在宋朝之前,商人们行商拿的都是铜币。这种以黄金白银当作法定货币,在明朝中叶达到了巅峰,当时张居正改革的一条鞭法规定,百姓上交赋税要直接上交银子。
古时候的一两银子很值钱
古代的一两黄金或者一两白银现在值多少钱呢?我们以最常见的大米作为等价物来计算。我国一两白银兑换铜钱的比例变化不大,从汉朝开始,一两白银就相当于一贯钱,也就是1000文钱。唐朝鼎盛的时期,10斤大米只卖5文钱,这段时期就是我们历史书上所说的开元盛世。在这个时候一两银子可以买2000斤大米,以现在2元一斤大米的价格来算,唐朝的鼎盛时期,一两白银相当于4000元人民币。
到了宋朝,由于大量白银的输入,大米的价格也随之上涨,宋朝大概只能购买到500斤左右的大米,也就是相当于1000块钱左右。到了明清,随着更多白银的输入,米价也在不断地上涨。明朝大概只能值我们现在五六百块钱,到了清朝,只相当于一百多块钱。
结语
从历朝历代一两银子可以买多少斤大米就可以发现,古代的银子还是非常值钱的,即便是银子最不值钱的清朝,一两银子所能购买的大米,也能够让一家人吃上几个月。古代的物价是很便宜的,像我们现在,如果买个烧饼至少得五六块钱,而在古代,一文钱就可以买两个烧饼。所以我们在电视剧中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,很多人在吃完饭后,直接扔下一锭银子就走,这时店小二也不追,这正是因为店小二知道这一锭银子完全够付这顿饭钱,那些多出来的钱就相当于小费。
参考资料:《感时述事》
发布于:天津市